萬眾矚目的特斯拉(Tesla) 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即將在今天太平洋時間下午2點30分(台灣時間4月24日清晨5:30)舉行。在財報公布後,包括馬斯克(Elon Musk)在內的特斯拉(Tesla)高層主管將會親自出席問答環節,與投資人進行深入交流。
外界普遍預期,本次電話會議的焦點將會集中在特斯拉(Tesla)本季度的銷售表現、備受期待的全自動駕駛(FSD)無人監管功能的進展,以及神秘的Robotaxi網路的最新動態。此外,特斯拉(Tesla)是否會透露更多關於即將推出的平價車款、人形機器人Optimus以及其他創新產品的細節,也讓各界引頸期盼。

文章目錄
特斯拉 2025Q1 財務會議重點整理:
1. 問答焦點搶先看:Robotaxi風險、FSD何時上線?
這次投資人問答環節將聚焦於 Robotaxi 、 FSD 完全自動駕駛技術是否能夠無人監控運行,以及平價新車進度,以下為目前票選最高的提問重點:
- Robotaxi量產與推廣最大風險是什麼?
- FSD無需人類監控版本何時可開放一般車主使用?
- 今年是否仍如預期推出平價車款?還是會走向簡化車型設計(如後驅版Cybertruck)?
- 特斯拉如何看待Robotaxi市場是否為「贏者通吃」?與Waymo競爭時會如何比價、地理範圍與法規彈性?
- Unboxed製程進度如何?是否有最新更新?
- 面對全球經濟與關稅風險,特斯拉如何彈性因應?
- Q4曾提到電池供應受限,這季度情況是否有改善?
- 品牌形象風波是否對Q1訂單產生實質影響?
- Optimus機器人試產線目前是否已啟動?每週產能為何?新關稅是否影響規模化?
2. 今年Q1交付與生產總結:Model 3/Y較去年同期下降13%
根據特斯拉公布的數據,2025年第一季共交付336,681台車輛,其中Model 3與Model Y占比最大,共交付323,800台。Cybertruck、Model S與Model X則共交付12,881台。相比去年第一季,Model 3/Y下滑約13%,高階車款與Cybertruck則下滑24%。
生產方面,本季共生產362,615輛車,其中Model 3/Y為345,454輛,「其他車款」為17,161輛,年減幅度與交付情況類似。特斯拉表示,Model Y改款導致短期產能減少,不過整體產線爬坡進展順利。
與2024Q1比較
車型 | 2025Q1 | 2024Q1 | 季變動 |
---|---|---|---|
Model 3/Y | 323,800 | 369,783 | ▼12.4% |
其他車型 | 12,881 | 17,027 | ▼24.3% |
總交車量 | 336,681 | 386,810 | ▼13.0% |
與上一季度比較
車型 | 2025Q1 | 2024Q1 | 2024Q4 |
---|---|---|---|
Model 3/Y 交付狀況 | 323,800 | 369,783 | 471,930 |
Model 3/Y 生產 | 345,454 | 412,376 | 436,718 |
其他車型交付 | 12,881 | 17,027 | 23,640 |
其他車型生產 | 17,161 | 20,995 | 22,727 |
總交貨量 | 336,681 | 386,810 | 495,570 |
總產量 | 362,615 | 433,371 | 459,445 |
歷年財報比較可參考下面文章:
中國仍為最大交付市場,亞太市場逐步擴張
根據知名特斯拉數據分析師 Troy Teslike 的估算,本季交車量最多的地區仍為中國,共交付134,857台;其次為美加地區119,864台,歐洲則為53,864台,其餘地區共23,303台。
地區 | Model S/X | Cybertruck | Model 3 | Model Y | 小計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美國/加拿大 | 5,134 | 6,732 | 44,600 | 68,191 | 119,864 |
歐洲 | 401 | – | 21,748 | 31,715 | 53,864 |
中國 | 250 | – | 52,718 | 81,889 | 134,857 |
其他地區 | 364 | – | 10,254 | 12,685 | 23,303 |
3. 營利下滑但現金流穩健,AI與能源業務成新焦點

財務表現
- GAAP 營業利潤:4 億美元(約新台幣 128 億元)
- GAAP 淨利潤:4 億美元(與營業利潤相同,顯示稅務與其他支出影響有限)
- 非 GAAP 淨利潤:9 億美元(約新台幣 288 億元,排除一次性項目後表現較佳)
現金流與資產
- 營運現金流:22 億美元(約新台幣 704 億元)
- 自由現金流:7 億美元(約新台幣 224 億元)
- 現金與投資總額:增加 4 億美元,達 370 億美元(約新台幣 1.18 兆元),財務緩衝仍穩健
營運亮點

- Model Y 產能爬坡創紀錄
- 煥新版 Model Y 產能提升速度「超越過往所有車型」,顯示生產優化成效。
- 全球四大工廠同步切換 Model Y 產線,未發生重大供應鏈中斷,展現特斯拉的 跨洲供應鏈管理能力。
- 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貢獻
- 已生產 超過 100 組 Megapack 大型儲能系統,強化能源業務佈局。
- 自動駕駛技術突破
- 加州 Fremont 工廠 與德州 Giga Texas 已實現 Model 3/Y/Cybertruck 從產線到停車場全程自動駕駛,為未來「無人化生產」鋪路。
AI 與能源業務成未來成長關鍵

- AI 基礎建設帶動電力需求,特斯拉的 Megapack 儲能系統 可穩定電網,並在能源短缺時提供調度,市場需求持續增長。
- 能源業務受關稅影響大於電動車,但公司正調整策略以維持長期穩定發展。
挑戰與不確定性
- 市場需求波動
- 全球貿易政策變化(如關稅、地緣政治)影響供應鏈與成本結構。
- 社會情緒可能短期影響電動車需求。
- 短期盈利壓力
- 儘管利潤下滑,特斯拉仍維持 低成本、本地化製造 的競爭優勢,並持續投資高價值項目(如 AI 機器人、能源業務)。
特斯拉在 AI 自動化、能源儲能、Optimus 機器人 等領域持續佈局,儘管短期面臨挑戰,但長期仍聚焦 「真實世界 AI 應用」 與 「全球能源轉型」 兩大戰略方向。